首页 - 咨询服务 -   最新见解最新见解
时间:2019-07-30 13:36:43 点击:
绩效优化落地实践与效果研究
63.6K

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落地实施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因此,它被称为是“世界性”的难题。有关调查显示,有30%-50%的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是无效的。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绩效考核落地与实施,绩效考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的,其中也包含了技术层和执行层方面的原因。

绩效考核之所以难,首先表现为在绩效工作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疑难杂症使人们困惑不解。如果我们能预先了解这些困惑与困难及产生的根源,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设计更加完备的措施与实施方案,就可以少走弯路,最终真正使我们的绩效考核能达到改进工作与业绩、全面提升员工的任职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导致绩效考核落地实施失败有三大原因:

一、企业战略不清晰。绩效体系一般都基于企业战略而设计,如果企业战略不清晰,其绩效管理体系通常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旦没有理清楚企业战略,后面设计的绩效体系很快就会被证明不适用,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家都受到企业战略是企业家拱出来的这句话的影响,以至于,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还不把战略方向整清楚。在战略不清楚的情况下,搞绩效体系,走偏难免。此所谓:企业战略是方向,战略落地靠指标。

企业变革专家提醒: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前,应充分明晰企业战略,起码应该明确战略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构建方式。在绩效体系制定时,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二、基础数据不充分。在很多第一次引入绩效体系咨询的企业中很常见,由于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以至于,很难收集到绩效目标设置的基础信息。当企业缺乏这些制定绩效目标的基本数据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制定出合适的绩效目标,自然就难以让绩效体系顺利落地。企业变革专家提醒:针对规模不大,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初次引入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考虑逐步到位的方法:

第一步,引入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简单的考核模式,重在让企业初步适应绩效管理的方式;第二步,引入比较规范的绩效考核模式,让企业习惯绩效管理;第三步,全面执行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要规范,更是要逐步导入绩效改善与提升的理念和具体方法;三、关键节点未识别。任何绩效策略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充分识别出相关的重要节点,只有充分识别出绩效过程的要点,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尤其是过程性指标。过程性指标正是帮助企业有效管控绩效策略执行过程的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推动绩效考核落地实施呢?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七要点。

一、战略引领,建立正确的绩效理念。正确的企业战略是确保绩效体系落地的基础和前提。各级管理干部应将绩效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将绩效视为管理的有效工具,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同时,不能简单的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和企业部的事,要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是全员工程、系统工程,各单位负责人及综合绩效管理员是推行绩效体系的中坚力量,人力资源部在绩效体系设计及推行过程中仅起到组织、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不能代替各单位、各岗位来进行绩效管理。再者,要充分认识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要求,要通过公司网站、内部报刊、宣传栏、典型事件、经验推广会等形式设法形成“人人争上游、人人争先进”及“做好做坏不一样” 的绩效理念。要彻底摈弃为考核而考核的被动局面,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运营效率、发现不足、提升业绩。只有大家能自觉将绩效体系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绩效提升的各项要求,努力充当绩效体系实施及优化的急先锋,那么绩效体系才有落地的可能;二、充分重视试运行环节。绩效管理体系是个不断完善的系统,不管在设计阶段考虑的多么充分和周全,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暴露出来。为了确保绩效结果的公平、公正性,也为了减少因绩效体系本身的不足而对结果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有必要进行绩效的试运行。通过绩效的试运行,能带来以下好处:一是能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熟悉绩效的制度、流程,为正式实施绩效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能及时发现绩效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如绩效数据能否收集、绩效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否可行、绩效的目标值设置是否合理等问题,只有在试运行阶段才能真正反映出来;三是能及时发现绩效实施的配套制度和流程是否完备、被考核者的资源是否充分以及相应权限是否足够等;四是能根据试运行的结果发现绩效系数和绩效分数的对应关系是否客观,以有效确保员工的有效激励。试运行是绩效正式开展的前奏,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只有把更多的问题解决在试运行阶段,那么正式推行才会更加顺畅,绩效落地才有保障;三、要充分重视绩效计划的制定和监控。绩效考核表体现公司或部门的要求,重结果。而绩效计划是为确保绩效目标达成的具体行动举措,重过程。只有当结果与过程有效结合,才能真正确保绩效的落地和绩效目标的实现。否则,仅有考核表而缺乏绩效计划的配合和支持,那么绩效结果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长期以往,极易形成绩效管理的形式化。因此,每位被考核者在签定绩效考核表以后应及时编制绩效计划,明确实现绩效目标的举措、资源支持等,并用绩效计划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按照绩效计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只有这样,每位被考核者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自查和纠偏。四、要有充分、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应就绩效指标、指标权重、目标值、评分规则、绩效结果等方面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致,被考核者才能从内心深入接受考核,并积极主动地完成考核者提出的要求,否则绩效落地只能“水中月,镜中花”。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不愿沟通、不会沟通或无效沟通的现象,这都会给绩效落地带来很大的隐患。各级管理者应采取“不重形式、重效果”的绩效沟通方式,紧紧抓住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表和绩效计划,从考核表的下达到绩效实现过程的监控到绩效结果的应用,将绩效沟通贯穿始终。只有通过绩效沟通使考核双方就绩效考核表的内容达成一致、为被考核者实现绩效目标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对被考核者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绩效管理才能获得被考核者的认同,否则绩效落地无从谈起;五、要不断创新绩效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是个“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的管理系统,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覆盖面广,面对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用一套通用的绩效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单位的特点,在绩效考核内容、评分方法、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确保绩效管理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对行政系统的一些基层岗位,可能很难从部门KPI中直接分解指标,也很难找到一些符合这些岗位特点的结果性、定量化的指标,如果不进行绩效管理模式创新,而一味要求实行KPI考核,那么考核将不符合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业绩评价,结果自然会适当其反。因此,针对这类岗位特点进行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考核内容上做些创新,重点考核这类岗位的主要工作和日常行为,重过程、轻结果,只要这类岗位的员工能按时完成主要工作并且日常工作中不犯错,我们认为绩效就是满足要求的,体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绩效创新理念,那么对这类员工的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所以,绩效管理模式创新能使绩效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最终有利于绩效的落地实施;六、要充分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结果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度,一个缺少绩效应用的绩效管理系统就犹如火车缺少动力,是不可能顺利朝前走的。尽管绩效应用的前提是绩效结果的相对客观、公平,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绩效结果的客观、公正而不去应用,不敢应用,那么绩效落地是不可能实现的。七、要实现绩效运行的信息化。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涉及到的数据、信息是非常庞大的,如果不实现信息化,确实会给日常的绩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于有些绩效信息的采集不通过信息化是难于实现的。因此,公司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的绩效运营平台。借助该平台,可让绩效管理工具的应用更加便捷,方便绩效信息输入、绩效过程监控、绩效结果计算、绩效结果查询等。只有方便实用的管理工具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让各级管理者接受。

在绩效方案实施后又如何客观评价员工绩效,提升绩效评价的效果呢?

第一,成立实施执行小组,做好实施计划。任何变革必然会有阻力,要确保绩效管理的全面推进,必须成立实施执行小组,落实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责任以及工作流程、汇报关系。同时,根据绩效管理周期,制定前期宣传、培训和绩效管理闭环(计划、过程辅导、考评、反馈)计划运转时间;第二,执行小组学习和理解绩效方案,并做好方案细化落地。咨询公司虽然向企业汇报了项目成果,但一般情况是,项目对接人一时未能消化大量的内容,完全理解方案中内容往往成为奢望。正式实施绩效管理前,执行小组必须学习和消化绩效方案,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要求执行小组不仅理解和消化绩效方案,还要理解绩效指标提取的原理和思路。然后执行小组才有能力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个性化修订以便应用;第三,确定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方式、挂钩比例。企业常常有工资总额限制,拿出多少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必须尽早确定一个预估值。同时也要避免员工收入一时间出现大幅的震荡,引起人员的不稳定。现实中,不少企业由于未能在试运行前确定绩效工资,最终导致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试行重视不足,各种过程操作错误、理解错误层出不穷,试运行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开展充分培训。首先要让员工理解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让各级管理人员掌握绩效管理方案。在执行小组自身消化了绩效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员工初步接触绩效管理,常常希望通过绩效管理大幅提高收入,或者极度担心实施绩效管理后收入会大幅下降。执行小组要开展充分的培训,管理员工预期;第五,与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讨论绩效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前期提取指标时虽然也有和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但涉及的范围毕竟有限。对于大的企业集团来说,全面推广时必须先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各级管理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然后执行小组再和各级管理人员讨论指标体系与现实的符合程度,是否存在非标准岗位、权重分配不合理、取数困难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针对非标准岗位重新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第六,全盘考虑部门绩效考核或其他岗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一个压力从上至下层层传递、目标实现从下至上层层保证的过程。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很可能只做了一部分岗位的绩效考核,对其他相关岗位或者对部门的绩效考核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的扭曲。执行小组要通盘考虑,通过前期的学习和理解,触类旁通的建立相关岗位或部门的绩效管理;第七,先试行,后推广。试行新的管理方法,必然会引起部分人的恐慌。

我们做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惩罚,而是通过改善员工的业绩,从而达到改善组织的业绩。在正式推广前,可以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结果来消除恐慌。而且,试运行也可以检验前期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困难,根据试行结果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第八,做好绩效过程管理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对初次接触绩效管理的人,压力确实不小。本身工作繁忙,而绩效管理从计划下达、过程辅导/信息收集、绩效考核到结果反馈,每个阶段都有不少工作,费时、费力还要一定的管理技巧。很多人也因此不愿推行绩效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尽量将这些工作融合到以往的日常工作中去,减少管理成本。如对人员众多的部门,可以通过公开公布绩效目标的方式来实现计划下达,有异议的员工可进行协商,没有异议等同对计划达成一致;再如管理人员经常在外发展业务,很少时间在公司,则过程信息的收集可以让员工参与,养成信息收集习惯,管理人员再不定期抽查;再如有些部门每日开晨会,则可以在晨会上反馈可以推广的良好行为或者有严重影响的负面行为。

总之,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获得成功,达到我们预期的绩效目标。


      
135-2169-4604

服务邮箱:simon@resendthink.com

©北京睿山信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3573号-1